联系我们

会员新闻
国贸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弟子规》
| |||||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引导员工践行“十二条创业发展体会”精神,日前,国贸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弟子规》。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在诵读经典中获得体会,在演绎名句中学习礼节。经过一天的学习,全体员工对《弟子规》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同时表示将学到的内容转化为工作、学习、生活的准绳,不断自省,以提高自身修养。 弟子规——教我赢得尊重 ■ 刘 伟 日前,公司举办了《弟子规》学习培训班,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的思想有了很大提高。 一、请人帮忙需注意场合 《弟子规》中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我认为就是寻求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注意场合,要看看别人现在是否在忙、心情是否平静。如果别人正忙着就不要不礼貌地打断,别人心神不宁或者有事时就需要提前询问一下看是否方便或耐心地等待,总而言之就是要懂得尊重别人。很不经意地一言一行,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体现的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体谅。说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对于目前从事的工作,细微之处更重要。 二、对人要一视同仁 “泛爱众”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我的理解为:对富有的人的态度是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的态度不但不能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而且能够在道德上相互体谅换位思考,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在日常交往中这一点很重要,每个人的成功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由不平凡到成功一步一步慢慢发展的,所以在与人的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平和均等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样在职场对待我们的领导和下级也是一样,不能因为是领导就表现谄媚、卑躬屈膝,不能因为是下级就表现不屑一顾,都要怀着尊重的态度去对待。 三、与人交往要诚信 “信”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就是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信用,带有欺诈性的不实言语,在社会上是永远行不通的。“诚信”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做人要诚信,要讲信用。如果人不讲信用,人人都会怀疑你,因为你没有信用,大家怎么会相信你呢?真正有信用的人,同事们都会很乐意和你相处。这句话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提醒:在和同事交往中,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千万不能敷衍;在与客户的交往中,承诺别人的服务一定要认真实践,千万不能虎头蛇尾。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在社会中建立自己的信用基础。 《弟子规》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把培养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人、懂得关心人作为教育的最终诉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深刻地领悟《弟子规》的内涵,真诚待人,不断赢得别人的尊重,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业绩。 学习弟子规,加持正向能量 ■ 任梦晓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一部仅1000余字的《弟子规》流传至今,并成为千古传诵的行为准则。日前,公司组织员工学习《弟子规》,重温经典,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学习完《弟子规》才发现这部经典的魅力所在,在为我们规范行为准则的同时,更能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加持正向的能量。 对个人心灵修炼的正向能量 《弟子规》有化解人内心怒气,帮助个人成长的能量。“言语忍,忿自泯”,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生活在不同的环境,自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果遇到不同的观点,就争得面红耳赤,让别人同意自己的意见,那一定不是智者。在争吵的过程中,既伤害了双方的感情,又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自己还气坏了身体。凡是成功的人,都有豁达的胸襟,宽广的心怀。不逞一时之快,避免口舌之争,“以退为进”才是真正的赢家,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锋芒内敛的智者。 对家庭的正向能量 家庭是我们疲惫时停靠休息的港湾,家和万事兴。《弟子规》主张对父母长辈要孝,对平辈亲人要敬,对子女小辈要爱。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滋生爱的温床,能激发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斗志。我们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因为背后有家庭,有为我们担心的家人,我们的付出才显得更有意义,在外打拼才觉得是种甜蜜的负担。所以,要尽量对家人好一点,要谨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即使家人犯一点小错,我们也要用爱去包容。 对工作的正向能量 熟读《弟子规》,发现有好多观点与我们的企业文化一脉相承。一是在工作中要认真谨慎,时刻提醒自己,要敬业,更要专业,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同时,要跟同事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不计较得失,与人为善。二是在与客户的交往中,要守信。“凡出言,信为先”,不要信口开河,任意承诺,一旦承诺,便要想方设法兑现,有职业道德,有个人修养。 一天的学习虽然短暂,却让人回味无穷。《弟子规》是一部名著,让人有欲罢不能的学习欲望,只有一遍一遍的品读,才能真正将这些观点记住并且用以“正吾身”。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依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弟子规与心灵成长修炼》之感悟 ■ 万晓东 《弟子规》总序开篇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罗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