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闽籍华侨华人遍布海外,借助这些资源让企业‘走出去’是福建发展的独特优势。”福建省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原福建中旅集团董事长陈瑞曾说。201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福建将积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民营经济是支撑福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福建省GDP中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福建出台多项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企业走出国门。“中国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转型,拉动成套设备出口大有裨益。”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吴崇伯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将外部发达市场的先进技术、品牌渠道与中国本土强大的制造力和低成本相结合,抓住机遇促进结构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当前全球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期,‘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地区属于新兴经济体,面临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新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也将促进新兴经济体的建设。”隆国强告诉记者。
在此前举行的河北省两会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2015年河北将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先进技术合作,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河北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有关负责人指出,企业走出去,政府部门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搭建桥梁,帮助企业迈好走出去的第一步。“‘一带一路’是中国构筑亚欧经济联合体的伟大战略,而河北是联接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接点。河北融入这一战略,既是机遇,也是使命。”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梁勇说。
不过,长期以来,海外政治局势、招商政策、法律环境、市场条件等情况都是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并不低。郑小强介绍说,国内民营企业走出去必然将遇到各种困难与风险,但仅靠单打独斗很难渡过难关。他建议,民营企业可以尝试与国外当地企业合作,借助他们熟悉当地政策、法律、市场环境等天然优势,来降低风险,在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后,再寻求独立发展。
“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的同时,还需在基础设施、经济贸易、货币、政策协调及人心相通等五个方面互联互通,通过‘一带一路’的合作让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从而实现区域共同发展。”隆国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