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聚焦深化改革关注民营经济发展
本网站整理,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春节前后,各省区市相继召开了地方两会,改革成为关键词。在各地两会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备受关注,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民营经济正从资源驱动转向改革驱动,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营造了更好的大环境。今年各地两会上,非公有制经济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论述,使许多代表委员颇感振奋,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了发展信心。
着力清除各种市场壁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各地坚持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大程度激活市场主体,增强区域活力、破解瓶颈制约。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的帮扶和服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提升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利,积极保护和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升级。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把县域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解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方面取得突破。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民间资本释放活力。许多地方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各类企业融合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今年着重抓好的工作。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民营、集体、外资等各类企业融合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1604.179, -6.54, -0.41%)、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通过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强化政银合作等措施不断破解融资难题。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期待更加公平市场环境,盼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出席两会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对全面深化改革充满信心,期待着一个更公平的市场环境、一个更具活力的市场氛围。黑龙江省部分政协委员表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阻碍,从重视程度来讲,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仍有差距,应建立健全保护民营经济法律法规,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湖北省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指出,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难、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仍然严峻,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抓配套和落实上做得不够,非公有制企业还没真正享受平等待遇。应强化财税支持,切实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小微企业税费减免等各类财税优惠政策。陕西省代表委员认为,落实公平待遇,就是对民营经济的最大支持。释放民间资本活力,首先要对民间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一视同仁,把民间投资增长目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把民间投资重大项目纳入政府重点督查项目统筹安排。甘肃省一些政协委员认为,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企业搞好服务,在征税方面,要深入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进一步减少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立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着力营造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大力完善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办事难、税费重等瓶颈制约,把蕴藏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释放出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必将为民营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年之计在于春,出席两会的民营企业家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他们表示,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担当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责任,做大做强企业,更好地回报社会、造福民众,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