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民营企业“走出去”需内外兼修
民营企业“走出去”需内外兼修
(本网站编辑)

      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却逆势而上。我国民企“走出去”的时机成熟了吗?民企在顶住下行压力的同时,有没有机会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转“危”为“机”呢?专家认为,当前民企要敢于善于“走出去”,敢于“走出去”是不应轻易改变的战略抉择,而善于“走出去”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加强世界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认同感。

——感到“寒意” 但也看到契机

上至中国企业500强,下到中小型民企,经济下行风险的“寒风”,几乎让所有民企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当前经济形势确实不好,实体经济面临巨大困难,这从当前我国出现的电力需求量下降和港口的严重积压等迹象得以证明。2012年7月,我国出口总值环比下降1.8%,大量的民企产品只能在国内寻找销路。出口引擎熄火了,但国内的产能是过剩的。所以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就被大幅度的挤压,一方面他们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开始大打价格战。苏宁和京东的价格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所谓危机,正是“危”中有“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鸿斌表示,当前,有很多国际企业都在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打击中受到了重创,面临资产重组。而欧元对人民币的兑换中间价却在过去的一年中降低了17.57%。现在看来,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契机到来了,“走出去”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

——海外投资 在乐观与谨慎之间

7月13日,新东方公司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其可变利益实体股权变更的调查函。美国时间当天,新东方的股价比上一个交易日下跌了34.32%。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月14日,以做空中国概念股而知名的美国浑水公司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份近百页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新东方存在营业收入财务造假等不合理行为。新东方股价随后持续走低,两日累计跌幅达到57.32%,股价跌破十美元。

但作为新东方的独立董事,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却对此事相对乐观:“中美市场有各自的运行规则,民企走出去后,对它们的规则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交一些学费很正常。好的企业家不应该太关注资本市场的短期动荡,只要公司的整体状况良好,它就会在业绩、增长幅度等方面逐步显现出来。”

而在2004年12月成功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联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则对民企“走出去”的行为出言谨慎,他说:“企业应该深入研究所处行业,吃透每个环节。走出去究竟图什么?市场、品牌还是其它?这需要深思熟虑,预先演练可能出现的状况,如果贸然出去,民企很可能‘猝死’。”

——“内外兼修” 让“走出去”的步伐更坚定

无论是之前的“新三十六条”,还是后来公布的“四十二项实施细则”。都能从中读解出国家对于民企“走出去”的殷切鼓励与期盼。但是,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让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坚定呢?

      企业家们已就加强企业管理、增强科技创新、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空间等修炼“内功”的行为达成广泛共识。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就练内功。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改造降成本;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拓新市场。除了练“内功”,“外功”也是民企“走出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招式”。  在战略上,民营企业应该敢于走出去。而在策略上,民企应当在苦练内力的同时探寻多样的‘走出去’方式,用‘巧力’来规避风险、构建多方对中国企业的认同,避免‘中国威胁论’的发生。

2010年年底,烟台万华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的海外投资被国家发改委核准。万华的这次收购非常成功,不仅获得了对方手里先进的技术,而且还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获得了当地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认同。

据了解,商务部下设的对外投资研究所已经发布了对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投资情况报告,民营企业家可以在其网站上免费下载所有报告,作为投资参考,从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