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消息:8月22-23日,由香港中国商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在香港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等出席了会议。在23日主题为“全球资源共享投资双向互动”的主论坛上,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曾璟璇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曾璟璇指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之下,投资非洲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的战略,非洲的投资前景非常光明。
以下是现场文字实录:
曾璟璇: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在即将吃饭这个时间给大家讲话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情,但是还是希望大家给我一点时间。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论坛,让我有机会跟大家交流,而且也让我听了很多具有丰富经验,并且成功的各个行业的龙头大哥讲的话,也学到了很多。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是两个世界,这个趋势也是维持了很久。尽管现在欧债危机没完没了,美国经济仍然没有起色,但是全球的经济还是在新兴市场的带动下,GDP仍然在增长,从2000年的32万亿,到2010年的62万亿,今年年底估计会达到72万亿。这个经济总量是有一定的增长,其中新兴市场的努力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也不能说没有冲击,尤其是在中国,我们最近的紧缩政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映。今年的主题是“走出去”,这个战略是在本世纪初我们国家已经想出来的战略,刚才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我想用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来说,就像是一个人,30年前我们很穷,我们要解决温饱问题,20年前稍微好一点,我们迈向小康,现在我们的钱包非常鼓,因为我们有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在钱包鼓的时候,我们普通人怎么办?我们当然是要买东西。最近的报道,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游客平均刷卡每笔是2000元,刚才银联的许先生非常高兴,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也为伦敦奥运会带来很大的消费亮点。“走出去”就是这样的情况,不用很深奥的分析去支持,它就是一个发展的很自然的阶段。普通人有钱,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我们是非常讲面子的,我们要买贵的,要买好的,名牌是最好的。香港这么多名牌店,尤其是非常有名的女士手袋的店,门口常常是排很长的队。欧美是很成熟的市场,我们中国企业要进入欧美,当然首选也是名牌大企业,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我们懂不懂得如何购买?在国外来说,他看到我们中国人拿钱去买东西,这唤起了他们上世纪80年代日本很有钱到世界买企业的回忆,他们觉得这是中国崛起和领导世界的标志,他们心里有一点害怕,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点,我们现在是否准备妥当了,这也是一个情况。欧美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首先是西方金融危机,接下来欧债危机。企业有很多现在在便宜卖,大家认为我们应该捡便宜货,实际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好的企业是不是愿意卖给你呢?
我们说资源共享,这个是一个挺特别的题目,但是资源是用资本买的,所以是用资本买资源。而在另一方面,以资源或者是技术来换取资本,就要这样的一个交易。中国企业要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很需要能源,所以我们也是看到,有机会就马上去看,尤其是在非洲国家,怎么样可以买到适当的能源来供给给国内相关行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永远都是一个敏感的题目,技术也是一个敏感的题目,在欧美并购,他们内部自己并购都有很大的困难,更何况是一个他心里面有担心的国家去购买呢?所以现实是资源共享不一定是那么开放、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刚才听到很多很好的例子,中国化工、复星集团给到我们很多很鼓舞的非常好的例子,非常高兴我们有这些非常好的例子。但是也有很多不太美好的例子。前阵子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吉林的一个论坛上谈到“走出去”的问题,他说得很奇妙,他说出去可能会慢死,“走出去”可能会猝死。听起来很害怕,但是他有他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在干什么,我们买什么,中间的风险在哪里,中间要做的调研非常多。我们看一些不太好的例子,就算是联想买了IBM的PC之后,进入了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上汽收买了韩国的双龙汽车,花5个亿买了一个教训,平安买了荷兰的一家公司,这个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一个血本无归的情况。TCL买了汤姆逊,结果也变成了很大的负担,中投投资了黑石,现在要变成长期的目标。有很多不太美好的案例,就让我们看到,有时候是要门当户对才行。我们买企业,在欧美我用一个词汇就是“婚姻”,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像华为企业,这么一个低调的公司,它最近成为外国媒体的封面,题目是“谁害怕华为”,美国说出了它的安全方面的忧虑。所以,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也有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现在我们特别愿意说的就是,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是国际视野的问题,因为发展有一个过程。发达国家进行并购,在成熟国家与成熟国家之间的并购,我们也看到过很多不成功的例子,中间也有政治的敏感,所以这也不能说不是一个问题。既然这是一个长的过程,任重道远,那么我们走出去比较容易的,首选的应该是哪里呢?在座得有些北京来的朋友,可能留意到前段时间北京是蓝天白云,那段时间我在北京,觉得特别不一样,那时候正好是中非论坛举办时期。那几天的蓝天白云有没有给我们一个提示,说在欧洲的愁云惨雾中间,显现出对非洲的投资是非常光明的。投资非洲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的战略,我们也下了很多的工夫。我们先从匹配性来看,我们从非洲进口的是资源。我们中国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非洲刚好符合这个条件。中国向非洲出口涵盖很多,包括建筑、运输、电信、基础设备等等,这些都符合中国企业从低价值出口变成高附加值出口的转型要求。中国的技术、管理、经营能力也是非洲所需要,可以利用非洲作为一个实验的平台,来培养我们自己的跨国经营能力,这就是我说的双赢的资源共享,有益的、相互的、双向的互动。很多人提到非洲时说有风险,风险究竟有多高呢?
今年渣打银行在非洲已经成立150周年了,我们是在1862年在南非成立第一家分行,100多年的历史,中间有波动,我们要了解非洲的历史,在这个中间有很多的经验被我们所掌握。中国一直以来一如既往地对非洲的支持,这些都为中国的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资非洲有很多隐性的风险,也不一定被我们掌握到,大家也留意到渣打银行最近在纽约碰到了一些风险,这也非常好的说明,我们在美国也已经有100多年了,不一定说在欧美那么清晰、那么成熟的市场,你就会了解中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还是要有一个过程。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非洲第一大的贸易国家伙伴,贸易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663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它的增速非常快,远远比欧美国家快,中非投资合作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底,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量接近150亿美元,在非洲投资企业有2000个。同时,中国在非洲大陆发起的并购规模也达到了50亿美元。听起来是很大的数目,但是最近中海油宣布在加拿大用151亿美元并购一家石油公司,也是引起了一些政治的敏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交易,一笔交易就超过了我们整个中国去年在非洲的投资总量。所以,我们在非洲投资的前景非常好。尤其是我们现在国家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立足点是贸易,我们跟非洲的贸易就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孙子兵法》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非洲大陆与中国企业蕴藏着极大的业务的机会,但是,在走到这个神秘的大陆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功课,非洲有很特别的情况,在非洲大陆有很多国家,而且中间有很多政府还是历史比较短的,他们很不成熟,中间有很多的欠缺。国家那么多,又那么分散,虽然中国在非洲大陆经营了很久,但是也没有一个很完善的一站式的网络,或者是资讯的提供。所以客户需要投资非洲,要做很多自己的准备工作。中间可能可以找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中介,渣打银行是其中之一,我刚才说过,我们在非洲已经有150年的历史。我们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国际银行,我们跟其他国际银行不一样,我们刚刚公布了第10个年头记录性的盈利,我们没有参与很多西方金融危机中间的有毒产品,也没有参与欧债市场,所以我们受新兴市场高增长的带动,我们一直保持我们的增长,也向股东有所交代,我们这个战略是非常慎重的。我们在非洲的16个国家有170多家分行,超过7000名员工。
